江湖傳言,也就是網路如此流傳,編劇曾經解釋原來的設定是要讓毗曇殺了文努,但因為不敢把毗曇寫得太壞,所以後來就改成讓廉宗出手得逞。
可是,這解釋似乎有點時間差,因為毗曇這個角色和金南佶這個演員在墜馬事件後成為新聞和搜索焦點,於是,李瑤媛和金南佶墜馬之前,文努之死的兇手轉變的這段情節,除了烙下了一個「會是什麼樣的粉絲如此可怕?」的疑問之外,結果還因為編劇的特別補充解釋,也強調出這一段情節的轉變,如此一來,除了之前曾提到過的,發生了和[H.I.T重案組╎히트]的申一永的巧合,另外毗曇的這段轉變,又巧合的交疊了哈姆雷特的命運。
哈姆雷特,Hamlet,丹麥的王子,父親死後,叔父繼位後娶了前皇后,母親。
在莎士比亞創作[哈姆雷特╎Hamlet]的時代,母親再嫁叔父是亂倫,所以無法接受母親別嫁的哈姆雷特就此便已經成為困於痛苦和怨恨裡的靈魂。後來,遇到了父親的鬼魂,鬼魂又告訴哈姆雷特,自己並不是被毒蛇毒死,而是死於叔父下的毒,最後還交代了哈姆雷特要復仇。於是哈姆雷特開始裝瘋賣傻,先以鬼魂告知的遭遇情節編導了一齣弒兄篡位的戲,觀察叔父看戲的反應之後證實了鬼魂所說的話,真的是叔父殺了父親。但是,嘟嚷著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的哈姆雷特,總是這樣東想西想的一次次錯過了報仇的時機,最後造成了又有[王子復仇記]別名的[哈姆雷特]的這一場復仇演變為一堆人都不幸死亡的悲劇。
這一場悲劇,屏風表演班2007年第一部登陸的作品,1992年首次演出的[莎姆雷特],內容是「風屏劇團」巡迴演出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但是劇團內部爆發一連串臨時換角、團員婚變、男女情仇等陰謀風波,致使舞台上的演出荒腔走板、失誤連連,荒謬的情境,無法預知的「意外」與「錯誤」接踵而至,於是上演悲劇,演出悲劇的舞台,被編改為屏風的喜劇經典。
看文字的說明好像是還挺有趣的戲。
但雖然喜劇自有喜劇的力量,不過[哈姆雷特]「本人」可是莎士比亞「犧牲了許多性命」寫成的一則人性悲劇
若說懷疑妒忌是奧賽羅的印記,猶豫不決則似乎是哈姆雷特的標籤
面對殺父的仇人,遲遲無法動手,最後雖然殺了叔父,但其猶豫不決的性格一次次的延誤了時機,引發出更大更多的不幸。
以為是叔父在掛毯後躲起來偷聽,結果錯殺了喜歡的女孩的父親,導致了後來喜歡的女孩瘋了以後還落水死去,最後一幕,哈姆雷特自己死在因為被叔父挑撥,也要向哈姆雷特報殺父之仇,哈姆雷特喜歡的女孩的哥哥的毒劍下,可是女孩的哥哥也反被自己毒殺哈姆雷特的毒劍所毒死,皇后,哈姆雷特的母親,喝下了叔父原本要毒死哈姆雷特的毒酒,最後,哈姆雷特終於也還是殺了殺害了父親,毒害死母親的叔父。
哈姆雷特的母親,對於哈姆雷特錯殺了他喜歡的女孩奧菲莉亞,Ophelia的父親波隆尼爾,Polonius之後,對詢問哈姆雷特是否真的瘋了的叔父說,發瘋了的哈姆雷特因為錯殺了人這件事,瘋了的哈姆雷特的良心如廢鐵中的真金,放出了純良的光芒,為了此事而哭泣了…
O'er whom his very madness, like some ore.
Among a mineral of metals base,Shows itself pure;
he weeps for what is done.
面對殺了如父的師父的廉宗,這個為了三韓地勢,為了自身利益而下手殺害朋友的人,面對這樣的仇人,自己當時到底該殺還是不該殺呢?
毗曇,矛盾而豐富的靈魂
在復仇的天平上,衝動又猶豫
古典的個性,古典的宿命
4042行,29551字的[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長的劇本,哈姆雷特一個人就碎碎念了11610個字,而[馬克白╎Macbeth]則是莎士比亞最短的悲劇。
就先看看[馬克白]的遭遇好了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