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貝多芬病毒  S4  四大幽魂<排名依出生年排列>

S1 巴哈  S2海頓  S3莫扎特 S4貝多芬

 

S3   莫扎特(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音樂神童

德文: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

 

 莫扎特的主題軸   

 

以下節自維基百科:

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

35歲便英年早逝的莫札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

莫札特三歲便展現出他音樂奇特才能,他不僅具備絕對音準更有超出常人的記憶力,五歲時更請求父親教授大鍵琴,隨後亦獵及小提琴、管風琴和樂曲創作,至此他的能力宛若平地一聲雷響徹雲霄,在學會閱讀、書寫或計算甚至能懂得樂譜視讀、巧弄律。六歲,時值1762年,已譜出三首小步舞曲(KV.2、4、5)和一曲快板(KV.3)<所謂天才 真的是噁心的人種啊!!!>

 

十七歲,…那段時間他在維也納結識了海頓,並且和海頓通信,建立了彼此惺惺相惜的友誼。

海頓對列奧波爾德.莫札特說道:

「在上帝面前、還有作為一個誠實的人,我告訴你,你的兒子是我個人或我的聲望所知道最偉大的作曲家,他很有品味以及最偉大的譜曲學問。」莫札特對海頓的描述:

「只有他具備了能使我歡笑並且深入我心靈的秘密。」<這兩個人未免太誇讚對方了…很伯牙子期感的FU呢~再頑皮一點 應該讓小姜和李頓更更更麻吉一點…>

 

1780年11月,他從慕尼黑收到一份歌劇的請求<…莫扎特—小的那個姜建宇以後也會啟程到慕尼黑嗎???>,這個創作名為「依多美尼歐,克里特之王」,在1781年1月29日首演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回到薩爾斯堡,便意味著莫札特必須順從維也納的僱主,在那兒,親王大主教解僱莫札特之前甚至還經常公開地以「飯桶、智障」揶揄他<被人罵是莫扎特的宿命???>

後來,由於受到von Svieten 男爵的影響,莫札特開始認識巴哈和韓德爾的作品<這些人未免都太牽扯糾葛啦>。莫札特受到巴哈對位法的強烈吸引,進而直接影響後來《c小調大彌撒》(KV.427)以及數首相關作品。同一年,他開始譜曲一系列的六首弦樂四重奏獻給海頓,並於1785年結束這一系列的創作。

 

1784年,莫札特加入共濟會,並迅速地晉升為會長(1785年4月)。他創作許多作品獻給共濟會弟兄,其中有Maurerische Trauermusik(共濟會葬禮音樂)(K.477)。

1791年一位共濟會弟兄兼維也納一個知名小劇院導演Emanuel Schikaneder託他寫一齣歌劇。他提供了一本關於這本歌劇的小冊子,而莫札特也為他譜出一折《魔笛》(德語:Die Zauberflöte),這部作品於9月30日一炮而紅,也是莫札特最後一齣歌。

7月,一位不知名人士要求他創作一首《安魂曲》,且必須匿名。今日我們知道是瓦爾塞根伯爵,人們猜想或許他想讓他的朋友們猜作者的名字,又或許想將著作權據為己有。因疾病和貧窮而衰弱的莫札特,還必須面對工作的重負,因為他在八月初收到一份關於為波希米亞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加冕創作歌劇的請求(狄托的仁慈K.621),而且必須於三週內寫完。三十五歲的莫札特於十二月辭世,留下未完成的《安魂曲》(Requiem K.626)(受其妻子康絲坦茲之託,後來這首曲子由他的學生完成,Franz Xavier Süssmayer而後又由Sigismund von Neukomm接手)。Neukomm的集成版只於1819年在里約熱內盧演奏,之後就被人們忘記了。第二次演奏於2006年3月10日在Liévin為紀念Courrières礦難而進行。

有個傳奇故事說莫札特在《安魂曲》裡見到了自己即將死去的先兆,這個傳說被用在福爾曼的電影《阿瑪迪斯》裡,這其中浪漫的想象多過於事實。

 

 

 

莫札特的死亡之謎

莫札特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雨夜病故。但他死後不久就出現了神秘傳言,說他死之前有一位「黑衣人」到訪,託付他寫《安魂曲》。而這個黑衣人就是他同時代的義大利作曲家薩列里。德國作家弗倫伯格的小說《莫札特的故事》、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詩劇《莫札特和薩列裏》都強化了這一傳說。甚至到了20世紀,英國當代劇作家彼得‧謝弗的著名舞臺劇本《上帝的寵兒》(Amadeus)<阿瑪迪斯>將莫札特描寫為一個天性放縱,奢侈揮霍,滿地亂爬的頑童天才,而更對安東尼奧‧薩列里如何一步步厭恨莫札特,直至假扮「黑衣人」將其殺死做了驚心動魄的描寫。此劇後來由美國導演福爾曼翻拍成電影《莫札特傳》(Amadeus)<阿瑪迪斯>,一舉奪得了1984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但事實並非如此。歷史學家指出,薩列里年紀較莫札特長,當時已經是功成名就的老樂師,如著名的米蘭斯卡拉歌劇院落成揭幕所演出的歌劇,就上演了他的作品。這樣一位作曲家完全沒有必要加害莫札特。而這種謠傳的形成,可能反映了當時義大利作曲家和奧地利作曲家之間的集體矛盾。

 

 

 

至少以下史實是清楚的:

《安魂曲》並非「無名氏」或「黑衣人」所委託,而是瓦爾塞根伯爵委託莫札特為悼念伯爵的亡妻所寫,當時他剛剛完成《魔笛》的創作不久。

 

莫札特在給父親的書信中倒屢次提到他對死亡的預感。如他在1787年4月4日給父親的信中寫道:

「嚴格說來,死亡是人生的真正的終結目的,死亡是人類的忠實的、最好的朋友,這幾年來我和這位朋友的關係變得親密起來,他的形象不僅不再使我害怕,而且能使我感到安寧,獲得安慰。感謝上帝使我認識到死亡能帶來真正的幸福。我雖年輕,可是我每天上床都會想到也許我活不到明天;認識我的人誰也不能說我流露出過抑鬱、憂傷的心情。」

 

可見莫札特對於死亡的態度甚至是相當悲觀的。

 

 

告白 縷美對姜魔坦承喜歡的是自私的姜建宇  

我喜歡的是您啊!!!

那個又老又自私的那個姜建宇

縷美對姜魔告白著

可是兩個貝多芬之間卡著神童莫扎特 年輕帥氣的第三者 另一個姜建宇……

 

 

 

 

 

 

 

以下節自[音樂的家]莫扎特專頁 版主西風大人已經幫大家整理出了很多作品

http://www3.ouk.edu.tw/wester/composer/composer005.htm

 

莫扎特接觸到了各地不同風味,不同型式,不同特色的音樂,這些經驗對他極為重要,他日後作品融合了這些素材,故而也一種世界性<小姜還留在韓國但是也蒐集起世界了吧~很有趣的巧合>巴黎之後又到倫敦,在那理結識了大巴哈的么子克利斯強‧巴哈,莫扎特從他那而獲益良多,之後再至荷蘭,結果得了天花,差點奪取他的視力及聽力<喔@@莫扎特差一點比貝多芬慘?!>還好在半個月後痊癒,這一種旅行雖然使莫扎特聞名遐邇,同時也學到了個地的音樂,可是他的健康卻有害無益,莫扎特之所以英年早逝,這樣的工作過度有必然的影響<小姜用功歸用功睡覺要好好睡啊~>

 

他後來應聘為薩爾斯堡吉廷樂長,但沒有薪水,不久他又與父親前往義大利,在羅馬的教堂他聽到一首九聲部的“慈悲經”後就將音樂背起來,回到旅館時將樂譜全部抄錄下來,到了第二個禮拜,莫扎特將這些譜夾帶在帽子裡再到教堂去聆聽此曲,結果只發現少部分的錯誤而已,因為當時教會是嚴禁抄寫樂譜的,這件事傳開之後羅馬人變要求他公開在一個音樂場合中唱唱看,結果莫扎特流利而且非常正確的唱出,使眾人都嚇一跳,轟動了羅馬,因此還榮獲教皇頒發“黃金馬刺十字勳章”,從此他常在信尾簽上“騎士”<劇中提及的背景———九聲部!!!>

 

 

莫扎特的作曲方式很難為一般人想像,因為他天生是一位音樂天才,例如“唐‧喬凡尼”的序曲就是首演的前晚在聽著“阿拉伯神燈故事”而靈感大發寫出的。還有一次,他答應別人寫一手三重奏曲,但他又想去玩滾球,因此他決定一起完成。他一面玩球一面譜三重奏曲,輪到他時就去玩滾球,下場之後就埋頭作曲,竟然也完成了一首優美的曲子。莫扎特隨時隨地可以作曲,不論走路或與別人談話,他的腦子總是不停地作曲,不停地幻想。特別是坐在馬車上的時候,莫扎特的童年有很多時間都在馬車上度過,因此馬車奔馳的轆轆聲特別容易在他腦中化成美妙的節奏與旋律<這大約就是姜魔與鄭明煥討論的莫扎特的作曲態度了吧?>

 

莫扎特會有當時的成就,幾乎全是他的父親一手栽培出來的,所以莫扎特一生之中都以他的父親為中心,有任何問題立即向他表示。他父親去世時正是莫扎特在譜寫“唐‧喬凡尼”的時候,莫扎特在他父親活著時處處違背他的心意<……依賴又反叛的矛盾……還蠻大小姜感……或者說尋常的父子關係也就是這麼樣?>,如與薩爾斯堡大主教交惡之事讓他父親的立場十分為難。他的父親屬於舊派的作曲家,也不贊成莫扎特的作曲方式,對莫扎特的婚姻他父親也不同意,在到了維也納看見了康絲坦茲茨的作為後,更是對莫札特之結婚十分不諒解,因此父子間的想法與作法背道而馳,他父親也在這樣完全失望而無慰藉的情況下去世了。莫扎特對此之內疚與痛苦始終不能解脫,也因此這樣深刻的痛苦在他日後的作品上表露無遺。

魔笛於1791年9月30日首演時大為轟動,為了答謝觀眾的愛護,他親自指揮,莫札特在魔笛接近完成之時的1791年7月的某一天半夜突然來一位身披黑色披風的男子請他寫一部安魂曲……突然一夜那名男子又再度出現來催促他早日完成,後來才知道這位灰衣男士是瓦賽克伯爵的僕人萊特蓋普。這位公爵就是有將別人的作品當做自己創作發表的可恥習性<維基百科的猜測是因為這樣啊……>後來伯爵在妻子的忌日親自演奏莫札特所作的安魂曲,萊特蓋普則是伴奏者。

 

 

 

今日常聽見的莫扎特作品,幾乎都是在世最後十年完成的。

依著父親的期望安排而作為一個作曲家,莫札特比一般人更有機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樂器以及當時不同的音樂型式。他擅長演奏鋼琴與小提琴等樂器,也會演奏中提琴。他喜歡音樂,有著一對敏感的耳朵,能分辨出每一個音來,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對所有的樂器都很欣賞。他不喜歡管樂器,尤其是小喇叭據說他父親為了要讓他喜歡這個樂器,特別請他的一位好友到家裡吹給他聽,不料才吹出第一個音,莫札特的臉色便立刻發青,而且倒在床上發抖。不管這件軼事之真實性有多少,莫札特確實是沒有為小喇叭作甚麼作品<呵呵呵呵呵~小姜真的是莫扎特轉來著的嗎?未免真是太過可愛的設定啊~>但相反的,雖然他曾經說過:要我為我幾乎無法忍受的樂器(長笛)作曲,實在是……即使如此,莫扎特也為長笛留下了許多美好的作品:如第一號,第二號長笛協奏曲,長笛與豎琴雙重協奏曲,長笛四重奏等等。就某些方面而言,這象徵了他的作曲的“專業能力”……

K417降E大調第二號法國號協奏曲完成於1783年5月27日,是真正為羅特凱普所寫的第一首協奏曲,莫札特調侃的寫上「憐憫驢子、牛、笨呆的羅特凱普而作」<……@@……這倒底是誰傳染給誰的罵人習氣?>

 

 

 

 

 

 

 

向經典致敬

第一部以反派角色取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桂冠的電影

198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Amadeus)<阿瑪迪斯>

 

致敬 鏡姜魔躺在床上看阿瑪迪斯  

不只姜魔看阿瑪迪斯

編劇必然是看過的 導演應當也看過 演員金明民也在訪問中說看了

 

致敬 莫扎特的狂歡 謠言  

不過套用現在所謂的術語“網路謠言”

<阿瑪迪斯>則是由“文學謠言”延伸出的“電影謠言”呢~

 

致敬 薩里耶的忌妒 謠言  

事實之一是害死莫扎特的不是薩里耶

事實之二是薩里耶可也教過貝多芬 是貝多芬的其中一師

 

致敬 姜魔的注目禮  

嘿~姜魔

還記得你們某一次輪迴中曾經見過嗎?

過一陣子

你會不會 能不能 記得 認出 自己和眼前這位薩里耶相似的心情?

 

致敬 莫扎特的氣燄  

 

致敬 莫扎特的歡宴  

 

致敬 薩里耶的眼  

雖然 薩里耶與莫扎特的死亡牽扯這件事情不是真的

然而 妒羨天才的心 千古不變未滅啊…~

 

無所謂師承 而卻又脈脈相承

 

 

 

 

 

 

 

感謝[音樂的家]版主西風大人分享連結

http://www3.ouk.edu.tw/wester/composer/

除了S4還有很多音樂家跟作品的介紹 請自行點閱

喜歡就謝謝西風大人喔~ 

<如連結破壞可打關鍵字[音樂的家]搜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artjan 的頭像
    heartjan

         地心天堂路|貝多芬病毒帶原者 heartjan 的療癒旅程

    heartj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